【《龍藏》奉雍正皇帝御旨之官刻漢文大藏經】
《龍藏》乃奉雍正皇帝御旨於清世宗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北京賢良寺設立藏經館,和碩莊親王允祿、和碩和親王弘晝及賢良寺住持超聖法師等共同主持下,以《永樂北藏》為基礎,總輯了歷代經藏論述,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正式開雕,至清高宗乾隆三年(1738年)完成,全稱為《乾隆版大藏經》。
《龍藏》的分類,仍沿用慣例,依千字文為序編目,自「天」字起至「機」字止,共724字,每字為一函,每函十卷,計7,240卷,共計6,700萬餘字,版片79,000多片,全部重量達400噸,是我國最大的版刻典籍。
最初刊刻於北京賢良寺,當時只印刷了一百部,乾隆二十七年(1762)由朝廷全部頒賜給內廷和各地的寺院,作供奉珍藏之用。
《龍藏》內容豐富廣博,共收佛典1675部,按正藏和續藏分類。正藏部分,分為經、律、論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別。續藏部則分為西土、中土兩部分論述,即收集了由西方傳來的譯經及元、明、清三朝著名高僧佛學研究的著作,包括論著、注疏、語錄、傳記等等,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 藏經緣由: 藏經者,佛教典籍之總匯
佛法正式傳入我國是在公元六十七年,漢明帝在夢到全身發光的金人後,而打聽這位來自西方的大聖賢-佛陀,進而禮請高僧迦葉摩騰(攝摩騰)與竺法蘭攜帶佛像經典由西域東來。
尤其唐初,玄奘大師前往西域取經學習,經十餘年返國,佛經遂大量流入東土。其後,譯經不斷,經典流通盛況空前,佛法也興極一時。
在西元二世紀後半至十一世紀末間,譯經風氣又相當盛,尤其是四至五世紀後,僧眾、貴族及知識階級之間流行佛典的研究與談論,也有人將譯出之佛典以文字書寫流傳民間,佛教徒逐漸增加,因此經典的讀誦、講說、書寫亦漸盛行,乃至有專門寫經之人及經營寫經事業的官制。
後續又有人將歷來翻譯之佛典收集整理,編成經錄。例如東晉‧道安《綜理眾經目錄》等即成為日後《大藏經》產生之起源。
到了梁武帝(公元五百一十八年)時期,官方編纂了第一部漢文《大藏經》。而後隋、唐時代,朝廷就設有收集佛典的書庫,稱為「大藏」,而總稱其所收佛典為「大藏經」、「藏經」或「一切經」,原義是指匯輯漢文一切佛教經典的大型綜合性叢書。
◎原版《龍藏》: 高僧請藏 御賜金符 紫衣玉印 錫杖如意
清代高僧入京請藏,要有王公大臣聯名發起,僧錄司具奏,皇帝批准的同時,一般還御賜金符鑾駕,護送藏經。另賜請藏僧紫衣玉印,錫杖如意,是一件十分隆重的盛典。
目前保存的原版《龍藏》,相傳只有四部。光緒三十年,八十一歲的妙蓮老和尚入京申請,珍藏於馬來西亞檳城的極樂寺。其中ㄧ部保存於日本龍谷大學圖書館,是清末慈禧太后贈給日本國的。另二部分別保存在香港念佛堂及美國萬佛城。
一九八0年,在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居士的倡議下,以原版印刷過一次,只印了一百部(每部七二五0本)。目前坊間看到的大都是依趙樸初會長所製《龍藏》為複製藍本。
◎ 內容簡介: 大乘經-小乘經-宋元入藏諸經-律藏-論疏-雜藏
◎大乘經
般若部
般若經旨在明世間一切諸法皆因緣和合,(本性空寂),唯有以無所得為方便,透過般若來認識世間的真相,以破除執著,而達於解脫的彼岸。
寶積部
大寶積經一二○卷,四十九會,內容廣論大乘佛教的種種修行法門。係纂輯菩薩修行法及授記成佛等之經集體裁的叢書。
大集部
大集部乃由二十六部經?集而成,其中大集經的內部是以六波羅蜜法和空思想為主,兼說密教說法,陀羅尼與梵天等護法之事。
華嚴部
華嚴部諸經,係如來於成正覺後,為文殊‧普賢等法身大士,宣說自內証的法門,廣明的因行果德及菩薩行的修學為旨要。
涅槃部
涅槃經的內容係闡揚如來色身雖滅,但以扶持戒律,談法身常住,強調眾生皆有佛性,一闡提亦可成佛等的教義為主旨。
五大部外重譯經
五大部外重譯經共由二五○經,五六一卷所匯集而成,內容明聲聞、菩薩二藏的教義,並廣論顯密二教的種種修行法門及儀軌。
單譯經
單譯經共由二五八經,三七八卷所?編而成,內容廣明四教的教化方式和法相、義理,並詳明濟度眾生的方法和修行法門。
◎小乘經
阿含部
中增一長雜,稱為四阿含,是原始佛教的根本聖典。內容乃中詮諸深義,分別諸法相,增一明人天因果長破諸外道,雜說諸禪法為旨。
單譯經
小乘單譯經共收錄了一○二經,二四一卷,內容明外道質問佛弟子的種種問題,及敘述佛陀本生之事蹟,禪門收攝散亂心的實踐行法等。
◎宋元入藏諸經
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共由三百經、六七九卷𢑥編而成,內容強調觀自在菩薩神力之化現、修福因緣菩薩行的要義及成就陀羅尼的儀軌和功德。
◎律藏
大乘律
大乘律由二五經、五二卷所編纂而成,係明大乘菩薩所受持的戒律,受戒的作法、心得,及詳述菩薩的種姓、發心、修行,證果等的方便法門為其旨。
小乘律
小乘律共彙編五九部律,四八六卷、係如來在世,隨機散說為教團之僧尼二眾,於修道生活中,計對實際的需要,而制定的諸種生活規範之禁戒。
◎論疏
大乘論
大乘論共收錄九五論,五五○卷,詳述般若中觀的諸法實相及萬法唯識的瑜伽行觀法,真如緣起之觀法等大乘菩薩思想的實踐行。
小乘論
小乘論由三五論,七三三卷編輯而成,明一切有部的三世實有,法體恒有之學說,及部派佛教的教理,並廣明法義,備列諸部之異說。
宋元續入藏諸論—
共收入錄二三論,一一七卷,明修行大乘佛教的六度菩薩實踐行,及發菩提心、大悲,在家菩薩行,正法攝受、方便、行願,信解等法門。
◎雜藏
經集部-西土聖賢撰集
共由一四七部,二六五卷彙編而成,明一切大小偏圓,凡聖頓漸,權實顯密等的教法及實踐行法,以修戒定慧積集善根而達到解脫之理。
史傳部-此土著述
諸宗部-此土著述
共收編二○八部,二四二九卷,明弘傳教法諸大德的事蹟,以天台一心三觀之行法,華嚴十玄六相之教理,禪宗明心見性之要旨等。
【保存珍貴的《龍藏》經版】
經板保存
清代以前歷代雕刻的經板,多毀於兵火,只有《龍藏》經板基本完整的保留下來,成為稀世之寶。經板初為79036塊,在乾隆年間,因不遂帝王之意,曾遭到三次奉旨毀板撤經,僅存78230塊。《龍藏》經板刻成後,初存於故宮武英殿,後因取印不便,於乾隆後期遷入柏林寺存放,由僧錄司和柏林寺住持共負保護之責,仍由內務府監督,得到了妥善的保存。
經板的損壞
柏林寺及《龍藏》經板後由北京圖書館接管。文革期間,經板被從大殿遷出,置於寺外臨時搭建的五間大棚之內,被一層摞一層垛放,高達三四米,編號全被打亂。部分棚面缺磚少瓦,開了天窗,導致棚內漏雨、積水。從西元1966年至1982年,這16年間,由於受到重壓、蟲蛀、雨水浸泡等損害,部分經板已朽爛。
搶救經板
北京市文物局為了搶救這批珍貴文物,成立了經板搬遷領導小組,決定將其移入智化寺存放柏林寺的經板全部轉移到了智化寺。保存較好的經板存放在智化門、智化殿、如來殿和大悲堂,損壞的經板則在如來殿後面搭建鐵棚存放。經統計,78230塊經板中,完整和比較完整的經板為74792餘塊,已有3400多塊被毀(包括已損壞及運輸過程中的損傷)。
內容缺失
由於白塔寺有一部完整的《龍藏》,通過比較核對,採用照相製版的方式來補充經板損壞處的內容。此外還利用了廣東潮州開元寺藏本、廣化寺藏明《北藏》,這樣又印刷了大約78部經書。1990年6月,《乾隆版大藏經》全部印裝完畢。之後,《龍藏》經板得到了妥善的保存。
◎ 雕刻工程:《龍藏》是最後一部官刻漢文大藏經
從漢至隋唐,各代高僧翻譯了大量佛典,都靠寫本流傳。
隋朝亦有僧智苑發心鑿岩為室,磨壁刻經,為防法滅,埋藏了無數的石經,相較於木刻、近代活字排印,此艱苦傳法大業困難何止百倍。
隨著印刷技術的發明,中國第一部官刻漢文大藏經在宋代開寶年間印成了十三萬版,史稱《開寶藏》,以後有遼刻《契丹藏》、金刻《趙城藏》、元刻《普甯藏》和《元官藏》、明刻《南藏》和《北藏》及清代的《乾隆版大藏經》等。
而中國最後一次官刻漢文大藏經《龍藏》實為《北藏》的重訂本,乃由清世宗敕修,據《大清三藏聖教目錄》卷五附載的「總理藏經館事務」名錄可知,藏經館由校閱官、監督、監造、總率、帶領分析語錄、帶領校閱藏經、分領校閱、校閱官員和僧人共133人組成。此外,還招募了刻字匠、刷印匠、木匠、折配匠、界畫匠、合背匠等800餘人。雍正十三(1735)年開刻,至乾隆三年(1738)費了四年工夫完成。
◎ 經板雕工: 展現雕刻藝術的高度造詣
《龍藏》經板的雕造是一項浩繁的工程,版材選用亦是上好的梨木來雕造,正反兩面均雕有文字,刻工精細,刀法洗煉,字體渾厚端秀。
每函經的第一冊扉頁有釋迦說法圖、萬歲牌,最末一冊尾頁有護法的韋馱,以白描手法雕刻,莊嚴而又生動。代表了當時版畫藝術的高度造詣。
經板雕造完工後曾印刷一百部經書,分賜全國各大寺院。
此外還有少量刷印,累計總數約150至200部。
由於印刷量極少,至今經板字口鋒棱俱在,完整如新。在規格上是歷代漢文大藏經中最為豪華不但開本大、紙質精、字跡大而清晰,裝飾上也甚為講究。
◎ 經板保存: 完整之孤本~白塔寺中的《龍藏》
《龍藏》經板刻成後,初存於故宮武英殿,後因取印不便,於乾隆後期遷入柏林寺存放,由僧錄司和柏林寺住持共負保護之責,並由內務府監督,得到了妥善的保存。解放後,柏林寺及《龍藏》經板由北京圖書館接管。
文革期間,經板被從大殿遷出置於寺外臨時搭建的五間大棚之內,由於缺磚少瓦,開了天窗,導致棚內漏雨、積水,部分經板不但受到重壓、蟲蛀、雨水浸泡等損害而有朽爛狀況。
北京市文物局為了搶救這批珍貴文物,成立了經板搬遷領導小組,將存放柏林寺的經板全部轉移到了智化寺。經板方得到了妥善的保存。
歷史記載乾隆皇帝三次下令毀板撤經,雖然當時奏摺中白塔寺內的《大藏經》也是處理對象,但是因乾隆欽命裝進塔且已封入塔中,無法拆塔抽出經函。也幸而有白塔寺內所藏的這一部《乾隆大藏經》,成為僅存的一部完整的版本。
清代以前歷代雕刻的經板,多毀於兵火,只有《龍藏》經板基本完整的保留下來,成為稀世之寶。清代以前歷代雕刻的經板,多毀於兵火,只有《龍藏》經板基本完整的保留下來,成為稀世之寶。
【新版《龍藏》重新編校,敬心製作】
隨著學佛人口的增加,有意閱讀藏經者亦不少,因此本會倡印《龍藏》的同時也改善其閱讀的品質,把文言文的龍藏變成有句讀的版本,更直接令大眾歡喜接受,方便大眾學習。
新版《龍藏》為存其真,一律照原樣影印,僅對原書中模糊之處,予以描潤或排印替補。
為使讀者方便查詢,更重新編排目錄,將其分為經名-卷-會-品,內容共由編序、一覽表、目錄、目錄索引、總筆畫索引、注音索引、完成辭七部份編輯而成。
新目錄不僅條列分明、檢索容易,且於研讀時,可依需求抽取個別單元。內容並附註經本規格、內文封面用紙材質、製版品質、印刷裝訂機等新設備介紹。
近來,從《龍藏》倍受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的隆重迎請,和歐美地區對東方文化和漢學的日益重視,我們深曉,文化無國界。《龍藏》作為人類文明最寶貴的文化財富,必將為「以德治國」方略的實施及淨化人類心靈發揮積極的作用。
◎新編說明: 新編《龍藏》特色說明
一、編輯目錄,調整冊數讓讀者查閱方便。
歷時三年的研究編校,遵循大清三藏聖教目錄五卷,重訂目錄,並於每冊加編目次、書眉及頁碼,讓讀者查閱簡便;另編總目錄一冊,且在目錄中就能體現相互間的冊數頁碼,作為全書閱經索引,讓讀者一目了然。
二、盡量還原《龍藏》清晰原貌,凡有錯簡或字體殘缺者,蒐集依據校對。
《龍藏》歷史久遠,瑕疵在所難免,如排版編冊、文字毀損、空白處有汙點等等,為使更臻完善的呈現《龍藏》原貌,承 上淨下空老和尚指示,在維持古籍原貌的原則下,重新編排《龍藏》,就原經文中筆劃不清、有缺字者描補。
三、標示句讀,方便大眾閱讀。
本學會集結對佛學經典有研究的大德們把文言文的龍藏變成有句讀的版本,方便大眾學習。承制句讀版的乾隆大藏經的工作,從2004年到現在已有六年多,目前仍持續校對,以呈現最完整的龍藏。
四、資訊電腦化,簡便攜帶且更快速的搜尋《龍藏》內容。
為使學者方便查閱,本學會將每集每冊製作成電腦檔案,待日後壓製成攜帶方便的光碟,有利於流通;並構思將《龍藏》建立資料庫,使大眾透過網路快速且準確的搜尋。
【重印藏經弭災禍,一人一元隨發心】
一九九八年九月五日,淨空老和尚於澳洲淨宗學會的開示中,即希望我們對於經典有正確的認識,發心修學,流通佛法,供養法寶,縱然我們沒有力量布施全套的《大藏經》,但只要是《大藏經》裡面任何一部、任何一冊、任何一卷,功德都不可思議。況且近年國內外天災人禍層出不窮,從一九九九年台灣發生的九二一大地震、二00一年美國紐約遭恐怖攻擊的九一一事件,一直到阿富汗戰爭,讓人感覺世界各地毫無安全,為避免後續恐有更大的災難發生,大家不能不提起警覺之心。
因此本會依循淨空老和尚的指示,從二00二年一月二十四日起,開始提倡印製《乾隆大藏經》,理事長悟道法師,並發起「一人一元,隨喜發心」活動,至今已印製完成八千五百套《龍藏》,另有燙金版一千五百套亦在印製中,將分贈世界各地之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及寺廟典藏。讓臺灣地區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發心,以此功德迴向法界眾生消災化劫,祝願世界和平。
◎ 印贈因緣: 贈龍藏 法脈延傳,末法悲心
《金剛經》云「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經典即是佛的法身,有佛經的地方,佛法就永不斷滅。在中國歷史上,佛教雖然經歷了四次劫難,舉凡寺院、佛像無不遭破壞毀滅,然而,唯有佛經保留完整,且流傳至今。《大藏經》只要尚留一部在人間,佛法就能承傳下來。
尤其是現今世界,是非善惡、真妄邪正的觀念混淆不清,知見雜亂,人人皆迷於爭名逐利,人與人之間亦不講道德仁義,倫常道德淪喪,殺、盜、淫、妄之惡業不斷增長,導致世界各地天災人禍頻傳。欲消災免難,唯有宣揚古聖先賢、佛菩薩之教育,自行化他,使人人能明瞭因果報應之事實,斷惡修善才能消災免難於萬一。然而說明因果之事理,莫如佛經詳盡,其中當以《大藏經》最完整,三藏十二部、大小乘佛法盡收其中。有鑑於此,淨空老和尚提倡恭印《乾隆大藏經》,贈送到世界各地,保存、典藏供人參閱。
◎印經功德:龍藏助印流通的真實義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一百〈攝受品第二十九〉:「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不離一切智智心,以無所得為方便,常能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我等常隨恭敬擁衛,不令一切災橫侵惱。」佛經中記載許多有關「書寫」功德的經文,由於時代傳播媒介演變,對以「印經」的方式流通經書,提供、成就他人閱讀,其功德亦等同於寫經的功德。《大藏經》集結了諸佛如來從自性中流露出來的真言,因此助印《大藏經》就是在傳播佛法,令正法久住世間。印經需要錢財,是「財布施」;經典是法,這成就了「法布施」;別人接觸經典後,破迷開悟,遠離一切顛倒恐怖,這是「無畏施」。所以,印經包含這三種布施,是圓滿的布施功德,透過「印經」也完成「法供養」。
淨空老和尚勸勉台灣同學印贈《大藏經》並選了《龍藏》這個版本,贈與全世界各國圖書館、學校與寺院道場,鼓勵大家認真學習,以修行的真實功德迴向菩提、迴向眾生,當能得一切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即使不能完全化解災難,也能減緩災難。正如江本勝博士實驗證明,一杯水擺在經典上,用極為精密的顯微相機可以拍到非常美的結晶。這說明有經典之處,磁場就會改變,受贈《龍藏》使當地人有機會閱讀、受持並依教奉行,就像蝴蝶效應一樣,既而延伸產生更大、更強的力量。這個地區只要二、三人受持《大藏經》,功德無比的殊勝,是善中之善。
◎ 公開捐贈: 助印流通無邊福,如來正法永住世
對於經典有正確的認識,發心修學,更應當發心流通佛法、供養法寶,這個功德、利益、福報數之不盡。不但是來生的福報,生生世世,不可思議。
印經是法布施,果報是聰明智慧;印經要用錢,錢是財布施,果報是得財富;依照經論去修行,能消災免難,永脫輪迴,圓滿菩提,這是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一舉三得!
【助印流通無邊福,如來正法永住世】
印藏經功德之大,普勸發心:對於經典有正確的認識,發心修學,更應當發心流通佛法,供養法寶,這個功德、利益、福報數之不盡,不但是來生的福報,生生世世,不可思議。印經是法布施,果報是聰明智慧;印經要用錢,錢是財布施,果報是得財富;依照經論去修行,能消災免難,永脫輪迴,圓滿菩提,這是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一舉三得!
◎ 印刷過程
從北京帶回的完整《龍藏》木刻板,到現在眼前的富士高級數位感熱版,這中間經過多道繁瑣又嚴謹的程序。
首先將木刻版《龍藏》掃描輸入電腦,再把輸入電腦重排的版面與原始版本進行校對,經過嚴謹的三次校對後方能定稿。
定稿之後再進行「修版」,將版面空白處的污點去除,筆劃不清、字形破損及缺字的地方仔細描補。修版完成後,再把原版《龍藏》大摺本的版面,每六頁重新排成16開的一頁。然後將排好的印刷版,利用電腦模擬拼排成全開版面。最後將審核無誤的模擬全開版面,利用照相排版方式,刻製在富士高級數位感熱版上,完成印刷版製作。
印刷版製作完成後,接著就進入「印刷」的階段。內頁方面本學會選用米黃色法國聖經紙與大豆油墨印製。因為聖經紙不透明及機械特性,能完美地呈現出經書的印製效果;大豆油墨是從植物提煉而成,不含毒素,絕對符合環保條件。
◎ 成冊工法
印刷完成後、再使用日本進口摺紙機,把印好的全開書頁,按頁碼順序和規定幅面,折疊成書帖。將已折好的書帖使用(北川)機械配頁機,依頁碼順序配齊,準備訂書芯。 使用德國進口全自動(之KOLBUS)精裝機,將印刷好之《龍藏》加工成冊。
使用義大利進口(ASTNIC) 穿線機,以短纖特多龍縫線,沿《龍藏》書芯從天頭到地腳、縫訂成為毛本。毛本經三面刀車裁切後,更為整齊美觀。然後加上隔頁線,並將書邊用熱氣軟化,接著進行壓圓弧邊處理。
為了加強書邊的強韌度,共分兩次上膠水,第一次上膠水後蓋上紗網,第二次則貼上牛皮紙,此牛皮紙在頭尾處分別再加上一小段緞帶,加強書頭、書尾的強度。
在封面的製作上,使用美國進口環保乳膠皮與荷蘭Eskaboard(青蛙灰紙板)製作,再經由進口圓盤燙金機,在封面敷金箔,利用加熱的金屬印版印上《乾隆大藏經》。將製作完成的封面與書內頁用膠黏合,經壓邊、修邊處理後,即為完成品。
◎ 裝櫃出口
將《龍藏》裝入義大利星坦紙製成的書盒,並按規劃的排列方式疊起。打包編號,裝入出口專用紙箱內,打成棧版,裝貨櫃海運出口,贈送至世界各地。
對 象:凡登記在案之寺院、道場、佛學院、圖書館、團
體,均可提出申請。
手 續:請以單位名議及印有單位名稱之信紙書寫申請函,
內容必須簡述恭請原因,並蓋上單位印章連同申請
表寄送本會。如宗教類物品被當地政府列為進口管
制品時,請同時附上准予合法進口之批文副本,否
則恕不受理。
數 量:同一地區相同單位壹套
費 用:免費結緣 歡迎助印
運送方式:因單箱重量超過郵局限重,無法採用郵寄,所以臺
灣境內一律以貨運送達,國外則以海運貨櫃方式送
達。故凡國外請領單位必須負責辦理進口清關手續
,無法辦理者請勿申請。
運 費:臺灣境內單位恭請,貨運費由本會支付。國外單位
恭請,以岸邊交貨為準,臺灣境內所有費用由本會
支付,離岸後之海運費、當地清關手續費、規費及
關稅等費用一律由恭請單位負責。故請務必調查確
定所有費用均能自付始提出申請。否則一旦退運,
手續煩瑣,費時曠日,徒增彼此困擾。
收 件 處 :華藏淨宗學會 法寶組
臺灣 臺北市 信義路四段341號2樓之一
電話:886-2-27547178 # 315
傳真:886-2-27039513
E-mail:zhang@hwadzan.com
◎ 淨空老和尚對於印贈大藏經開示
佛法,是佛陀對一切眾生最完備的、最殊勝、最善的教學。經典字字句句都是從真如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
佛法流傳到中國來,在中國歷史裡面所記載的,大約是在戰國時代,就有流傳到,但是沒有被大家重視。一直到漢朝明帝的時代,漢明帝曾經做了一個夢,夢到佛,那個時候他也不知道是佛,他夢到一個全身金色的人,第二天就在這些大臣面前說他這個夢境,問問大家有沒有知道這回事?結果有人就告訴他,全身是金色的可能是西方的大聖人,他們稱之為佛陀。這樣啟發漢明帝求取佛經的念頭,他就派了使節到印度去打聽消息,能不能邀請得到。結果漢家的使節到西域(就是現在的新疆),在這個地方遇到了印度兩位高僧,摩騰、竺法蘭。交談之下,非常歡喜,於是於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禮請這兩位高僧到中國來,他們帶著佛經、佛像到達中國。這是朝廷帝王迎請,大家都非常重視。 到達中國之後,中國人非常歡迎佛教,那個時候的佛教不是宗教,純粹是教學,純粹是教育。佛教育的理念跟儒家的教學,道家的教學,有許多相通的地方。
這些高僧大德到中國來,總是在經典裡面選擇最契合東方人根性的,把這些經典帶來。帶到中國來之後,翻譯的工作也是經過一再選擇。佛法教人的原則是契機契理,如果不契合這個地區這個時代眾生的根性,那麼翻出來之後也很難流通,很難讓大眾接受。
《大藏經》的編輯,最早是在梁武帝,公元五百一十八年開始,可是那個時候的本子現在已經都不存在,都已經失傳。在三十年前,台灣發起翻印《大藏經》,採取的底本是日本的《大正藏》,當時有一位蔡念生老居士,他老人家編了一部目錄,《大藏經三十一種藏經目錄》,那個分量非常可觀,這個是近代我們所看到《大藏經》的一個完整的目錄。
希望我們對於經典有正確的認識,發心修學,更應當發心流通佛法,供養法寶,這個功德、利益、福報數之不盡,不但是來生的福報,生生世世,那要依照佛經裡面講法,這個福報是生生世世永遠享不盡。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個貧女供養一缽飯給辟支佛,就得九十一劫不受貧窮的果報。那麼諸位想想這一千套的《大藏經》布施供養的福報,比布施辟支佛一缽飯,不曉得殊勝太多了。她的福報一定是布施一缽飯的千倍、萬倍、億倍不可稱量。縱然我們沒有力量布施《大藏經》,《大藏經》裡面任何一部、任何一冊、任何一卷功德都不可思議。
(節錄自20-13-0905a)
◎ 緣起
《大藏經》,是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及歷代菩薩、祖師大德之論文、著疏,有組織有系統地彙集而成,總名為《大藏經》。其內容就是佛陀對一切眾生最完備、最殊勝、最善的教學。經典字字句句都是真如自性之圓滿流露,是留給後人的智慧寶典。
佛住世時,以佛為師,佛入滅後,以法為師,以戒為師。因此,我們學佛要依真實可靠的經典作依據。何謂真實可靠的經典?即《大藏經》,《大藏經》中有的佛經,則可完全信受奉行。何以故?古時候編《大藏經》是非常嚴謹而慎重,凡是入藏的經典,皆有翻譯的年代、地點、譯經者,證據確實,方可入藏。即使歷代祖師大德之著作,如不符合經訓,有違佛意者,絕不能入藏。凡入藏經之經、論、著疏,需要經過當代的高僧大德們審查同意,經皇帝批准始能入藏。《大藏經》的編輯是如此慎重,且代代相傳,國家認可,歷代高僧大德遵奉,因此,我們學佛選擇經典要以藏經為標準。
自佛法傳入中國後,幾乎歷朝歷代,皆以不同的方式來整理、編集、流通經典,然而,那時沒有印刷術,凡有編集,皆賴書寫,流通不易,直至宋代,始有刊本。離我們最近、最完善的一部《大藏經》是清代編的《乾隆大藏經》,又稱《龍藏》。現在印刷術發達,排版精良,流通便利,因此,佛弟子就有責任要全心全力來流通。
尤其,今之社會,是非善惡、真妄邪正,混淆不清,知見雜亂,廢棄倫常,道德淪喪,殺、盜、淫、妄充斥人間,造惡因必受惡報,導致世界各地天災人禍頻傳,且一年比一年嚴重。
欲免劫難,唯有宣揚古聖先賢、佛菩薩之教育,自行化他,使人人能明瞭因果報應之事實,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始能免難於萬一。
然而說明因果之事理,莫如佛經詳盡,其中當以《大藏經》最完整,三藏十二部、大小乘佛法盡收其中。為了能確實流傳此一智慧寶庫,本會依循淨空老法師的指示,自二00二年一月二十四日起,開始提倡印製《乾隆大藏經》,理事長悟道法師並發起「一人一元,隨喜發心」活動。本會至今已印製完成一萬套《龍藏》,其中燙金版一千五百套。陸續分贈世界各地,優先提供給有正當用途,經正式申請,且得到本會許可之團體。十方同修有心迎請者,請先具明理由向本會法寶組提出正式申請。
《龍藏》—人類文化的智慧財產
《乾隆版大藏經》是中國佛教文化的一部重要典籍,共收佛典1,669部,按經、律、論三藏和雜藏分類,簡稱《龍藏》,又稱《清藏》,是清代唯一的官刻漢文大藏經。
《龍藏》由清世宗雍正欽命,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北京賢良寺設立藏經館整理彙編,其工程浩大,召集了全國高僧大德及工作人員數百位,以《永樂北藏》為基礎,十三年(1735年)正式開雕,在匯集的過程中經過多方的蒐集、比對與整理,歷六年至乾隆三年(1738年)方告完成,是最大部的版刻典籍,而歷代木刻本《大藏經》中,又以《龍藏》保存的最為完整。
近來,《龍藏》受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的隆重迎請;歐美地區對東方文化和漢學的日益重視下,使得這部珍貴的古籍,能因這些殊勝的法緣傳播到國際著名的學府與國家圖書館,讓普羅大眾也有機會親睹《龍藏》之風貌,並提供修學者查詢參考的完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