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典禮禮儀規範
甲、共同準則
壹、服裝
一律穿戴大會準備之衣、冠、中單、大帶,及自備之黑色長褲、襪及屨。上項服裝於第一次禮儀演練時,須準備妥當,挑選合適後,貼上「姓名」,並將「衣物」依序擺好,以備大典穿著。換裝完畢,應相互審視糾正衣冠,務求端正。
一、冠:戴冠時,注意自行檢查:
(一)邁玉居中。
(二)前簷距眉一指,與眉齊。
(三)後簷繩結繫緊。
(四)冠櫻(顎下之絲帶)繫緊,結環長約八公分,帶長應及胸口。
二、中單:作內襯用,因只備「中單」形象,故稱「襯領」。
穿時宜注意:
(一)「襯領」接縫向內,勿向外,內外要正確。
(二)將右領往左腋下繞一圈,再將左領由上往右腋下繞一圈,於腹前繫結。
三、衣:穿著時宜注意:
(一)左右襟之衣紐、小帶子繫好。
(二)腹部加大帶,「衣」如過長,可用另備之色帶將下襬略為提高繫緊。
四、大帶:繫大帶時注意:
(一)蝴蝶結要繫緊。
(二)大帶結後垂餘部份,稱「垂紳」,俗稱「劍帶」,長要過膝,左帶稍長,右帶稍短。
五、屨:穿自備「黑屨」,大小須適中,以免站立過久,腳部不適。
貳、注意事項
一、方向:以主祭官就定位面對者為準,主祭官右邊稱東序班,於禮生言稱右禮生,以贊生言稱正引贊。左邊分別稱西序班、左禮生、亞引贊。
二、行進
(一)雙臂自然下垂,左手在外,右手在內,虎口互握,輕鬆自然置丹田前,勿緊壓身體。
(二)起步、上下台階、越門檻,務必左腳起步,轉彎時應做到九十度轉彎。
三、就位
(一)就位後,應檢視相關物品是否備齊,燈爐燭如熄滅應補點。
(二)大門禮生先到門側就位,聞「啟扉」、「闔扉」時,再開闔大門。
四、音量腔調注意:
(一)通贊唱誦儀節須在前一儀節終止後約隔三至五秒。
(二)通贊樂長唱誦儀節及讀祝生恭讀祝文應一字一字抑揚頓挫唱出,音調比平常高一至二度。
(三)引贊聲音要宏亮,須唱出每一動作之唱詞,行進動令均在左腳,最後一字必須配合祭官就定位時剛唱完,並提高音量。
五、引贊注意:
(一)手前後比表恭敬,有「請」之意思。外側手前伸,表請主祭官起步或向前靠近一點。內側手向後比,示意主祭官就定位。
(二)行進時須與主祭官成三角隊形。
(三)正、亞引贊要密切注意步調一致。正引贊須注意東、西班進度要相等,勿快慢先後,步伐若有錯誤,應立即自行更正。
(四)請陪祭官於紅地毯內側半尺位置起就位,並與左右保持適當距離。就位後,引贊須立於外側陪祭官前半步處。
(五)陪祭官向前時須面對中間神位,故身體應稍為向內斜站;向後時,則面對大門。
(六)當贊生經過時,陪祭官須轉身對面站,待贊生入列歸隊,隨贊生上下舞台就位或復位。
(七) 迎送神進出時,當扇繖經過身旁,主祭官即自右向後轉身。聞通贊唱:「相對班」,陪祭官自內向後轉身面對大門。扇繖回程時,隨主祭官轉身復位。然送神聞通贊唱「諸位請坐」時,主祭官陪祭官依前述方向轉身復位。必要時引贊應輕聲提醒所有祭官轉身面對大門或復位。
六、盥洗所禮生:
右禮生左手在前,右手在後,雙手持枓柄於罍中舀水,於洗上方供主祭官淨手,左禮生雙手捧巾盤遞毛巾,呈主祭官擦手,接回後放回原位,復轉身面對中間走道。
七、司燈、司爐禮生:
(一)燃香:迎神送神前爐須燃香,送神後熄滅。燈居外側,爐居內側,並排而列。
(二)迎神:禮生立於架後,聞「迎神」時,於第二聲鼓響跨步彎腰伸手取燈、爐。內側手在前,外側手在後緊貼腰,持龍杖,龍頭齊肩。第三聲鼓響左右轉身,立正。第四聲鼓響出左腳,隨鐘鼓聲自架子外側出班,沿通道兩邊出;迎畢,返時居路中,從架子內側復位。
(三)送神:與「迎神」同,手勢及進出通道相反。
(四)鞠躬:迎神送神行三鞠躬禮,為求整齊劃一,須指定專人輕聲喊口令。鞠躬時只須人鞠躬,燈爐維持原姿勢,無須向下行禮。
八、司扇、司繖禮生:
(一)迎神:禮生立於架後,聞「迎神」時,於第二聲鼓響彎腰伸手,東序班禮生取繖,西序班禮生取扇,內側手在上與肩齊高,外側手略下置丹田前,須持正;西序班禮生持扇高度與東序班同。第三聲鼓響向內橫跨一步,立正。第四聲鼓響出左腳,隨鐘鼓聲走至中間通道左右轉身,隨爐而出。迎畢,隨爐而入,至中間通道前左右轉,沿走道外側走回架後轉身復位。
(二)送神:與「迎神」同,手勢相反。
(三)鞠躬:與「燈爐」同。
九、進饌及撤饌禮生:
聞「進饌」樂曲啟奏後,神位前禮生以左手將供桌上有蓋之祭器蓋子掀開,側覆右旁,無蓋者雙手稍稍移動位置。撤饌時有蓋者蓋回,無蓋者稍稍移回原位。
十、上香禮生:
(一)聞通贊唱「上香」,即燃香備用。
(二)「香」中段貼紅紙一小圈,受授時右禮生雙手拇指食指中指捧紅紙內側,香末端朝左,呈主祭官行上香禮。主祭官雙手食指中指夾香腳上端,左手在外右手居內,雙手拇指壓香脚末端,香微翹,行上香禮,禮畢,左禮生以右禮生方式接香插爐中。插時,左手拿香,右手撩左衣袖插香。
十一、呈帛福果禮生:
右禮生雙手捧托盤內側,拇指食指壓盤上緣,至主祭官胸前,右臂於盤下,左轉九十度,呈主祭官。左禮生以左臂於盤下,左轉九十度接回,置供桌或香案左側。
十二、酒罇所禮生:
(一)冪為雙面,一面紅色,一面黃色,擺設時黃色朝外,蓋甒上。進饌時右禮生走至甒後,掀冪摺好,置甒後方,蓋覆甒右側。右禮生聞《酒罇生注酒》時轉身,左手在前,右手在後,雙手持勺注酒,酒不宜太滿。注酒畢復位。
(三)注酒順序,先中杯,再右杯,後左杯。
(四)注酒畢,待主祭官復位,左禮生雙手持爵之兩腳,爵耳居左,隨主祭官後,端至供桌右側備用。
(五)撤饌時,左禮生走至甒後,取甒蓋蓋回,並以冪紅色面朝外蓋甒上復原。
十三、端爵禮生:
(一)獻爵時:右禮生雙手持爵之兩腳,爵耳居左,呈主祭官。主祭官右手執耳,左手持腳,行獻爵禮或飲福酒。
(二)供奉神位時:呈三角形之爵腳,雙腳向內、單腳向外,依當中、右邊、左邊順序供奉,並注意爵耳應向神位右方。
十四、行獻禮及飲福受果:
右禮生呈香、帛、爵、果盤應至主祭官胸前,主祭官接妥,胸前稍頓,一舉齊眉行獻禮,禮畢,胸前稍頓,左禮生適時接回。接送時勿令祭官轉身。然飲福酒先仰頭略飲小口,再一舉齊眉。受果時,以手先取一顆淺嘗,始雙手接福果盤,再一舉齊眉。
十五、行「三鞠躬禮」:
為求整齊劃一,應待通贊唱畢鞠躬,禮生複誦後,始彎腰行禮;監禮官暨全體禮生均不行禮。
十六、燎所禮生:
當捧祝帛禮生即將抵達時,左禮生須燃金紙等待,以便右禮生取祝帛焚化。
十七、捧祝帛禮生:
(一)端盤要齊眉,雙手要伸直。
(二)頭微低,目光由盤下看路行進。行進間以拇指輕壓祝帛,慎防祝帛飄走。
(三)燎所禮生取祝帛後,從右側繞過燎所,站左禮生旁,隨扇後復位。
(四)回程復位不必齊眉,雙手捧盤於上腹部肚臍前。
十八、其他:
(一)樂曲啟奏前,鼓鐘各一響,所有禮生、樂生、贊生待鐘響後,與第二聲鼓響同時開始動作。鼓鐘於每一樂句首中亦分別各一響,時為鐘鼓諸樂齊鳴。然進饌、撤饌樂曲啟奏前,獨叩鐘一響,曲中亦無鐘鼓聲。
(二)祭典中,擔任禮生等執事人員,兩眼應自然向前平視,保持儀態莊嚴。切忌搔首摸頭、左顧右盼或回頭後顧等動作,因此等動作均屬「失儀」。
(三)祭祖大典,儀節甚為隆重,執事人員務必儀容整肅,舉止端莊,不得蓄鬍及長髮。
(四)禮生參加祭典,必須換裝,請勿攜帶貴重財物,以免遺失。
乙、典禮儀程內容
壹、典禮前準備
一、換裝整隊:祭官、禮生、贊生、樂生更衣換裝,於門外依指定位置分別整隊準備進場。
二、講解儀程:引贊向各祭官簡單介紹儀程及注意事項。
三、所有燈、爐、燭應派專人預先點燃。
四、排班:大會司儀唱:「典禮將於五分鐘後開始,請祭官、禮生、贊生、樂生準備排班」。通贊、樂長、鐘鼓樂生先就定位,各班負責人依指定路線進場,至預定位置站好,禮生對面排班。
貳、典禮開始
一、祭祀典禮開始:通贊唱:「祭祀典禮開始」,所有禮生原地肅立。
二、鼓初嚴
通贊唱:「鼓初嚴」。樂生擊鼓框一聲,繼以雙槌一重一輕連擊鼓心,由緩而急,由強轉弱,復由弱轉強,至靜止,再重擊鼓心一聲,另一樂生叩鐘一響作結。所有禮生原地不動。
三、鼓再嚴
通贊唱:「鼓再嚴」。樂生依前法分擊鼓鐘,但首尾擊鼓框、鼓心、叩鐘,皆為兩響。
四、鼓三嚴
通贊唱:「鼓三嚴」。樂生依前法分擊鼓鐘,但首尾擊鼓框、鼓心、叩鐘,皆增為三響。樂生及執事者準備就位。
五、執事者各司其事
通贊唱:「執事者各司其事」。鼓聲按禮生動作速度四響後稍頓,全體禮生隨鼓聲依序收左腳肅立、彎腰鞠躬、挺身而立、於第四響時,禮生樂生依崗位方向左右轉,立正。鼓聲復按步伐速度一聲接一聲連響,配合鼓聲節奏,樂生出左腳一聲一步緩步就位;禮生原地左右各踏一步,再依指定路線出左腳緩步就位,就位畢,鼓聲稍頓,再一響而終,樂生全體坐下。
六、監禮官就位
通贊唱:「監禮官就位」,引贊接唱:「請監禮官升階監禮」,同時於監禮官右前方引導監禮官就位,就定位即後退二步轉身回休息室。監禮官立於東端,面對西南。
七、陪祭官就位
通贊唱:「陪祭官就位」,正亞引贊同時接唱:「請陪祭官就位」,並引導所有陪祭官就位。陪祭官按進入順序於紅地毯首尾內半尺位置起站,復轉身面向神位。如人數過多可編成兩排。
八、主祭官就位
通贊唱:「主祭官就位」,引贊接唱:「請主祭官詣盥洗所」,同時引導主祭官至盥洗所前,復唱:「盥洗」,洗畢接唱:「進巾」,主祭官擦手畢,引贊引導主祭官轉身隨唱:「請主祭官就位」,並引導主祭官就位。
九、啟扉
通贊唱:「啟扉」。左右禮生同時向中走,近門環時轉身面對大門,雙手握門環,以後退方式,把尚在關閉之大門一一拉開,並於大門兩側站立。
十、鳴炮
通贊唱:「鳴炮」。工作人員點燃炮竹或請音控員播放炮竹聲。
十一、迎神
樂生擊鼓三通後,通贊唱:「迎神」,樂長接唱:「樂奏咸和之曲」。鼓鐘一響,諸樂齊鳴,開始迎神。燈先導,爐、扇及繖隨後,相隔三至五步,沿通道兩邊出側門,至門外自中至側排成一橫隊,向外三鞠躬,再往內向後轉身,兩兩並齊,由通道中間(門)進入復位,將燈、爐、繖、扇同時插回原處。
十二、行三鞠躬禮
迎神時,通贊唱:「全體肅立」,待扇繖經過主祭官身旁時,通贊隨唱:「相對班」,所有祭官及賓客須莊嚴肅立面對迎神儀隊。迎神儀隊由門外返回時,通贊視路程遠近適時唱:「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於禮生每句複誦後,全體參禮者同時應聲行禮。俟迎神儀隊把燈、爐、繖、扇插下時,樂長唱:「樂止」,通贊白:「諸位請坐」。
十三、進饌
通贊唱:「進饌」,樂長接唱:「樂奏咸和之曲」。叩鐘一響,樂聲隨起,執事禮生聞聲進饌,進畢,退回原位,樂長隨唱:「樂止」。
十四、上香
通贊唱:「上香」,樂長接唱:「樂奏寧和之曲」。鼓鐘一響,眾樂齊奏。供桌前右禮生燃香靜候,引贊唱:「請主祭官行上香禮,詣神位前」,並引導主祭官詣神位前上香。陪祭官引贊亦走至中間歸隊,走時以手示陪祭官左右轉對面站,正亞引贊同唱:「請陪祭官就位」,同時引導陪祭官上台就位。就位畢,通贊唱:「上香」,眾禮生複誦畢,右禮生執香呈主祭官行上香禮,上畢,左禮生接香插爐中。通贊唱:「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於禮生每句複誦後,祭官同時應聲行禮,禮畢,亞引贊唱:「請主祭官復位」,同時引導主祭官復位,陪祭官正亞引贊同唱:「請陪祭官復位」,並同上台方式引導陪祭官下台復位。復位畢,樂長唱:「樂止」。
十五、行初獻禮
擊鼓鐘同「鼓初嚴」後,通贊唱:「行初獻禮」,樂長接唱:
「樂奏寧和之曲」。鼓鐘一響,諸樂和鳴並起。引贊唱:「請主祭官行初獻禮,詣酒罇所」,同時引導主祭官詣酒罇所前。
引贊接唱:「酒罇生注酒」,注畢,引贊引導主祭官轉身隨唱:
「請主祭官行初獻禮,詣神位前」,並引導主祭官詣神位前,引贊如前方式引導陪祭官上台就位。通贊唱:「奠帛」,眾禮生隨即複誦,右禮生捧帛呈主祭官,主祭官雙手接帛盤行獻帛禮,獻畢,交左禮生置供桌左。通贊唱:「獻爵」,眾禮生隨即複誦,右禮生端爵呈主祭官,主祭官握爵行獻爵禮,獻畢,交左禮生供神位桌前,居中,通贊唱:「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禮畢,引贊唱:「請主祭官詣香案前」,同時引導主祭官自右方詣香案前,樂長唱:「樂止」。
十六、恭讀祝文
通贊唱:「恭讀祭祖文」,「全體肅立」,「讀祝生,恭讀祭祖文」。讀祝生聞「全體肅立」時取預置供桌左側祭祖文,至供桌左禮生後轉身面對神位恭讀,讀畢原地站立,聞通贊白「諸位請坐」時,文置帛上復位。祭祖文於送神後與帛至燎所同化。
十七、行三鞠躬禮
讀祝畢,通贊白:「全體行三鞠躬禮」,接唱:「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全體依序行三鞠躬禮畢,通贊白:
「諸位請坐」。
十八、行亞獻禮
擊「亞獻鼓」後,通贊唱:「行亞獻禮」,樂長接唱:「樂奏安和之曲」。鼓鐘一響,諸樂和鳴。引贊唱:「請主祭官詣酒罇所」,詣酒罇所前接唱:「酒罇生注酒」,注畢,引導主祭官轉身隨唱:「請主祭官行亞獻禮,詣神位前」,就位畢,通贊唱:「獻爵」,獻畢,交左禮生供神位桌前,居右。繼行三鞠躬禮,通贊唱:「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禮畢,樂長唱:「樂止」。
十九、行終獻禮
擊「終獻鼓」後,通贊唱:「行終獻禮」,樂長接唱:「樂奏景和之曲」。鼓鐘一響,諸樂齊奏。引贊唱:「請主祭官詣酒罇所」,詣酒罇所前接唱:「酒罇生注酒」,注畢,引贊引導主祭官轉身隨唱:「請主祭官行終獻禮,詣神位前」,就位畢,通贊唱:「獻爵」,獻畢,交左禮生供神位桌前,居左。繼行三鞠躬禮,通贊唱:「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禮畢,亞引贊唱:「請主祭官復位」,主祭官隨引贊從左邊復位,引贊如前方式引導陪祭官隨主祭官下台復位。復位畢,樂長唱:「樂止」。
二十、飲福受果
通贊唱:「飲福受果」。引贊唱:「請主祭官行飲福受果禮,詣香案前」,同時引導主祭官詣香案前,通贊唱:「飲福酒」,眾禮生隨即複誦,右禮生端爵呈主祭官飲福酒,飲畢,交左禮生置香案左側。通贊唱:「受福果」,眾禮生隨即複誦,右禮生端果盤呈主祭官受福果,受畢,交左禮生置香案左側。通贊唱:「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禮畢,亞引贊唱:「請主祭官復位」,同時引導主祭官復位。
二十一、撤饌
通贊唱:「撤饌」,樂長接唱:「樂奏咸和之曲」。叩鐘一響,樂聲隨鳴。諸執事聞聲撤饌,撤畢,退回原位,樂長唱:「樂止」。
二十二、送神
擊「三通鼓」畢,通贊唱:「送神」,樂長接唱:「樂奏咸和之曲」。鼓鐘一響,眾樂齊鳴。通贊唱:「全體肅立」,當扇繖經過主祭官身旁時,通贊隨唱:「相對班」,所有祭官、執事及參禮者皆莊嚴肅立,面向送神儀隊,以示「送神」。任「迎送神」諸執事按迎神程序,分持燈、爐、繖、扇並行送神。儀隊由通道中間(門)出,在門外自側至中橫排一列,行三鞠躬禮,禮畢,向外轉身走至兩側門前,原地站立,待望燎後,進門沿通道兩側隨主祭官進入復位,並將燈、爐、繖、扇同時插回原處。
二十三、行三鞠躬禮
當送神儀隊走至中央時,通贊按行程遠近適時唱:「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全體參禮者依序同時行禮。待送神儀隊出門行三鞠躬禮畢,樂長唱:「樂止」。通贊白:「諸位請坐」,引贊輕聲通知各祭官向後轉身復位。
二十四、捧祝帛詣燎所
通贊唱:「捧祝帛詣燎所」,樂長接唱:「樂奏咸和之曲」。鼓鐘一響,諸樂齊鳴。禮生肅穆虔敬捧祝帛至燎所焚化,待復位時隨扇生復位。
二十五、望燎
通贊唱:「望燎」,此時,鐘鼓諸樂仍續齊鳴。引贊輕聲通知各祭官向後轉,面對大門燎所,引贊並引導主祭官至燎所,同時唱:「請主祭官詣燎所」。抵燎所前,復唱:「望燎」,以至誠心完成致祭及送神程序。
二十六、復位
通贊唱:「復位」,眾禮生隨即複誦。引贊引導主祭官復位,同時唱:「請主祭官復位」。送神儀隊分東西進入,按送神程序隨主祭官而入,捧祝帛禮生亦入班隨扇生復位。當主祭官復位時,引贊輕聲提醒陪祭官向後轉,與主祭官同時面向神位復位。待燈、爐、繖、扇插下時,樂長隨唱:「樂止」。
二十七、闔扉
通贊唱:「闔扉」。大門由執事禮生雙手握門環一一關閉,闔扉後,禮生退回大門兩側站立,靜待撤班。
二十八、撤班
通贊唱:「撤班」。主祭官隨引贊向後轉,先行撤班,陪祭官引贊出列左右轉,走至中間歸隊,引導陪祭官以末後先行方式隨主祭官出班,監禮官由引贊引導隨後撒班。鼓聲一響稍頓,禮生樂生肅立,並朝入班反方向轉身,立正。鼓聲復不疾不徐連響,全體禮生樂生出左腳隨鼓聲一聲一步回原排班處。樂生隨鼓聲繼續往外撤班,禮生依前進方向至原排班處,依到達先後各自分別就定位。鼓聲稍頓,復依禮生動作速度擊鼓四響,禮生隨鼓聲依序左右轉對面站、彎腰鞠躬、挺身而立、向大門左右轉身。鼓再一響而終,禮生出左腳往外撤班。
二十九、禮成
通贊唱:「禮成」,通贊、樂長、鐘鼓樂生相繼退下。
丙、釋奠典禮儀程內容意涵
釋奠典禮
說明:釋、奠,均有陳設、呈獻的意思,意指在祭典中,陳設音樂、舞蹈、各種祭品,對三皇五帝、萬姓先祖之崇敬。
鼓初嚴、鼓再嚴、鼓三嚴
說明:又稱「三通鼓」,指莊嚴肅穆的鼓聲配上餘音裊裊的鐘聲,令 人肅然起敬。旨在提示儀典即將開始或將進入重要的儀程,告知參與儀典者,嚴謹以對。
啟扉
說明:開啟門扇,準備迎接神明。
鳴炮
說明:(一) 請神明鑒察。(二) 以示尊崇與追思。
迎神
說明:迎請神明祖先。
進饌
說明:進呈供品。
上香
說明:主祭官舉香致祭。
行獻禮
說明:獻禮:呈供祭品,分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三次獻禮。初獻禮呈供的祭品有:帛(綢緞等最貴重的絲織品)、爵(酒或水)。
恭讀祝文
說明:祝文亦作祭文。祭祀時,向祖先禱告、敘述說明的文辭。
飲福受果
說明:飲福酒(祭祀過的酒或水)、受福果(祭祀用的大小水果)。表接受祖先賜福、庇佑之意。
撤饌
說明:祭祀已畢,撤去供品。
送神
說明:恭送神明祖先。
望燎
說明:指望祭與燎祭。望祭:遙望遠拜而祭。燎祭:焚燒祝文、絲帛以祭祖。望燎指以至誠心完成致祭和送神之禮。
闔扉
說明:關閉門扇。
撤班
說明:主祭官、陪祭官、監禮官、全體禮生樂生贊生,依序退班。
禮成
說明:儀式完成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