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順從就是孝嗎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0》第二冊,第三單元「貴德」,二、「孝悌」。
【一O八、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命,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命,又焉得為孝乎?」】
這一條出自於卷九,《孝經》。
『安親』是指使父母安寧;孝養父母。『爭』,音是「鄭」,通諍諫、規勸的意思。『令』是美好。
曾子說:「關於慈愛、恭敬、安親、揚名的道理,學生已經聽您講過了。請問為人子的一切都聽從父母的命令,可以說是孝嗎?」曾子提出這樣的問題來請問孔子,就是完全都聽從父母,這樣是不是就是孝?孔子說:「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在古時候,天子有七位直言諫諍之臣,即便天子無道,還不會失掉其天下」。天子是最高的,皇帝,他如果有七個常常會直言說天子哪一些地方有錯誤,給他勸諫,有七個這樣的忠臣,天子即使他很無道,他還不至於失去天下。
再其次就是諸侯,諸侯以前是諸侯國,像周朝的時候八百諸侯,每一位諸侯都有自己一個國家。「諸侯有五位直言諫諍之臣,即便諸侯無道,還不會失掉其國。」這是諸侯國,每個國家都有五個直言勸諫之臣,這個諸侯哪個地方做得不對,他們提出來勸諸侯改進,即使諸侯無道,他的國家還是不會失去。「卿大夫有三位直言諫諍之家臣,即便大夫無道,還不會失掉其家。」諸侯下來就是大夫,大夫有三位直言諫諍之家臣,大夫無道,這個家還是不會失去的。「士人若有直言規勸的朋友,則自己不會失掉美好的名聲」,士人就是讀書人,一個讀書人,旁邊有直言規勸他的朋友,雖然他會犯錯,但是他的名聲還是能夠保持。
「如果父母有以道義勸諫自己改過的兒女」,父母有過,兒女來勸諫,勸父母改過,但做兒女的人要知道怎麼勸,《弟子規》講得很詳細,勸諫有它的一個禮節跟態度。父母有勸諫改過的兒女,做父母的人,他「自身就不會陷於不義」。所以面對父母、領導、朋友不合道義的思想言行,應當有義務要勸諫。如果一味盲從父母的號令,父母做錯事了,你也聽父母的,那就陷父母於不義,這樣怎麼能夠稱為孝?應該要勸諫,對父母、對領導、對朋友,都有勸諫的義務。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