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三種佞臣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0》第三冊,第一單元「君道」,六、「杜讒邪」。
或問:「佞孰為大?」傅子曰:「行足以服俗,辨足以惑眾,言必稱乎仁義,隱其惡心而不可卒見,伺主之欲微合之,得其志敢以非道陷善人,稱之有術,飾之有利,非聖人不能別。此大佞也。其次,心不欲為仁義,言亦必稱之,行無大可非,動不違乎俗,合主所欲而不敢正也,有害之者然後陷之。最下佞者,行不顧乎天下,唯求主心,使文巧辭自利而已,顯然害善,行之不怍。」
這一條出自於卷四十九,《傅子》。
『服』,這個字是信服、佩服的意思,使人家佩服他。『伺』,是窺伺,窺探,觀察。『怍』就是慚愧的意思。
這一條講,「有人問:什麼樣的人才算最大的佞臣?」奸佞之臣,最大的佞臣是什麼樣的人?「傅子回答:行為足以讓社會大眾信服」,他的行為能夠讓社會大眾相信他、佩服他。「詭辯足以迷惑眾人」,詭辯就是很會講話、善辯,口才很好,聽他講話大家都被他的言論所迷惑了,但是他是詭辯的,詭辯來迷惑眾人,眾人都被他迷惑了。「言論必稱仁義」,所講的滿口也是道德仁義,「隱藏其險惡之心而人不能一下子看透」,他外表做出來都是道德仁義,也很會講話,讓社會大眾都很相信他、佩服他,但是他那個心是險惡之心,一般人不能夠一下子就看出來。這樣的人,他「窺探君主的欲望暗中巧妙迎合」,這個一般也看不出來,但是他都在觀察,在等候機會,看看君主領導人他的欲望,他喜歡什麼,就會暗中巧妙去迎合,讓領導人生歡喜,生歡喜當然就會重用他,就會聽他的話,所謂言聽計從。一旦這樣的人得志的時候,他就「敢用不道義的方式陷害好人」。「以一定的策略方法稱歎自己種種害善之行,以利益國家為由掩飾自己害善之舉」,他也很會掩飾,實際上是他害人,都是他的策略方法,還稱歎自己這是做種種的善行。實際上他是害善之行,還稱歎自己,以利益國家為由,講的都是為國家好,用這樣的理由來掩飾自己害善之舉,他去陷害善人,這種行為。這樣大佞之人,「若不是聖人則不能識別」,這個不是大學問的人一般人就看不出來,這是大佞的人、奸佞的人。「這種人是最大的佞臣。」
「其次,內心不想實行仁義,言談卻必稱仁義」,就是心跟他講的話不一樣,他內心根本就不想去實行道德仁義,但是他講話、言語、談論必定稱讚道德仁義。在行為上沒有讓人引起大的非議,他的行為也沒有讓人家引起很大的議論批評;「行動也不違背世俗習慣」,他所作所為、他的行為動作也不會去違背一般世間風俗習慣,他也跟著大家一樣。「迎合君主的私欲而不敢去矯正」,但是這樣的人他也會去迎合君主私人的欲望,他不敢去矯正,不敢去勸諫君主錯誤的地方;「有危害自己的人則會加以陷害」,如果跟他有利害衝突,會威脅到他自己利益的人,他對這樣的人就會加以去陷害。這是次一等的佞人。
「最下等的佞臣,是其作為不顧忌天下人的非議」,這是最下等的佞臣。上面是講次一等的佞臣。最下等的,我們現在話講不顧形象,他的作為不顧及天下人,人家怎麼講,他無所謂,他「只求迎合君主心意」,就是諂媚巴結君主,上面的領導人。「言語華美而虛浮不實」,講的話都是虛浮不實,很華麗,講得很好聽,「以求利己而已」,只有求他自己的利益而已,實際上對領導人、對國家社會沒有利益,是有害的,他只求自私自利。「很明顯地殘害賢善之臣」,他害人是很明顯的,不像前面講的一般看不出來,最大的佞臣不是聖人看不出來,其次這樣的佞臣一般人也不容易看出來,第三等人就很明顯了,很明顯去殘害賢善之臣。「但我行我素,毫不覺得慚愧。」他也沒有覺得慚愧,像我們現在社會上特別到選舉的時候這樣的人也滿多的,這些都是我們要很冷靜去觀察是什麼樣的人,不能被他所迷惑。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