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私情,遵正道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0》第二冊,第六單元「明辨」,二、「人情」。
自古有國有家者,咸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至於其治,多不馨香。
非無忠臣賢佐,闇於治體也,由主不勝其情,弗能用耳。
夫人情憚難而趣易,好同而惡異,與治道相反。
這一條出自於卷二十七,《吳志(上)》。
『比隆』兩個字,是等同興盛,就是要跟盛世一樣,等同的意思。『治體』就是治國的綱領、要旨。『不勝』是制伏不住,控制不了。『趣』是趨向、歸向的意思。
這一條就是講「人情」。「自古以來有國的諸侯」,古時候諸侯國,諸侯他就有國家、有土地,有國了所以他稱為諸侯,像古代周朝八百諸侯,各有各的國土。有家的就是叫卿大夫,我們一般講「國家」,在卿大夫他是有家,所以古時候家有家臣,家是卿大夫,他下面用的叫家臣。有國有家的人,以現在來講就是政治人物,都是想實現德政,「都想實施德政來達到與古代盛世同樣的興盛」,古代聖王治理國家達到太平盛世,所以自古以來,古今中外都一樣,這些領導人都是希望自己管理政治要跟過去盛世一樣的興盛。但是往往他們治理的成果,大多數都不美好、不理想,達不到太平盛世那樣的結果,這什麼道理呢?「這不是因為沒有忠誠賢明的輔臣」,就是不是沒有忠臣、沒有賢能的人來幫助,不是沒有,都有,「以及不懂得治國的要領,而是由於君主不能克制自己的私情」,君主無法克服自己這種私情,我們一般講偏私。所以這個國家並不是因為沒有忠臣來輔佐,或者不懂得治國的要領,都懂,都有賢能的人,也都懂得怎樣來治國,這些要領都懂,不是沒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往往還很多;但是由於君主領導人他自己克服不了自己的私情,他就「不能任用忠臣及遵從治國正道」,他自己戰勝不了自己的私情,他就不能用忠臣了,他也知道治國的正道該怎麼做,但是他就做不到了。
「人之常情總是害怕困難而趨向容易」,這是人之常情,怕難,趨易。「喜好別人贊同而厭惡異議」,如果別人,我講的話他統統順從,都贊同,就很喜歡聽他的,很喜歡用這樣的人;厭惡異議,往往忠臣他就會提出不同的建議,異就是不同,不同的建議,這個君主領導人要做一個事情,要定一個政策,這些忠臣他會提出不同的看法,勸這個領導人不能這麼做,君主如果偏於私情,他就厭惡異議了,聽到不順從自己意見的,他就很討厭這些人。往往忠臣講的都是真話,正直的話,對國家有幫助、有利益的話,但是不見得是君主領導人他喜歡聽的,那他不喜歡聽,當然他就不會採納他了。「這與治國之道剛好相反」,因此雖然自古以來很多國家領導人,希望他管理政治像太平盛世一樣,但是很多達不到,原因就是在這裡。這個是講國家,實際上每一個團體,包括家庭,都是一樣的道理,不能尋私情,要理性的,不能感情用事,這樣才能把家治理得好,國治理得好。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